抓好三大工程 建设过硬队伍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针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做好党的政法工作,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如何完成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如何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如何落实好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这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按照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切实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和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着力抓好“铸魂补钙、增才强能、促公保廉”三大工程,为促进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一、抓好铸魂补钙工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铸魂,就是铸人民法院干警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魂;补钙,就是补人民法院干警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之钙。这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是政法干警的立身之本和精神支柱,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远大才能产生无穷力量,信念坚定才能成就伟大事业。当前人民法院少数干警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为谋取一己私利而脱离人民群众、背离执法为民的要求,值得深思。我们一定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重视、同部署,深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当前,要充分利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一重大契机,把“两学一做”作为重大举措,将铸魂补钙工程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干警理想信念。
一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作为司法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整个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占领制高点,实行全覆盖。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如果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甚至会是非不辨,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国内一些人盲目推崇西方司法制度,鼓吹“宪政民主”“司法独立”,打着“维权”旗号炒作司法个案,诋毁和攻击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制度,弱化、攻击、否定党的领导,企图要中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人民法院干警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政治定力,决不能心随风动,魂随浪摆,决不能在多变中迷失方向,在多元中丧失原则,在多样中动摇立场。
二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基本素质的体现。党性不仅印刻在党章上,更铭刻在全体党员的心中。政法干警的首要品质是忠诚可靠。忠诚可靠,最重要的是守纪律、讲规矩。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要大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氛围,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党章及党内其他法规,学习掌握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强化党性观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三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又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法院而言,特别要大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邹碧华等模范人物的学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二、抓好增才强能工程,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增才,就是增长人民法院干警才干;强能,就是提升人民法院干警司法能力。这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越来越开放透明的司法环境,一些干警司法理念、法律意识、媒体素养、办案能力不适应。有的法官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适用法律错误时有发生。少数法官机械办案、就案办案,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不佳。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要求在提高,我们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为支撑,增强法院干警增才强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练就过硬的实际本领,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是传承文明之途,是个人成长之梯,是国家兴盛之本。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在这个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奔流的时代,法院干警唯有终身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被淘汰。党中央号召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其意义就在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人的精力有限,在某个方面时间花多了,在其他方面花的时间就少。对于法官来说,尤其要注意少应酬多学习、少长脂肪多长知识。爱因斯坦讲过,人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八小时之外。人的八小时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尺寸全在于自己的把握。把握的分寸不同,差异当然会很大。干部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包装”如何,关键在于“武装”得怎么样。
二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提升能力的催化剂、加速器。讲学习不能满足于一般性地学,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才能促成知识的消化和向能力的转化。不注重运用思考的武器,哪怕是把自己学成一本《新华字典》,还是一个个字符,变不成美妙的文章;学成一部法典,还是一堆堆法条,成不了经典案例。做事情,要用心去做,边做边思考,把来龙去脉搞清楚,把前因后果弄明白,把“背后的故事”捕捉到。要一日三省吾身,每做完一件事情,要注意回顾总结,经一事要增一识,吃一堑要长一智。事实证明,能力水平高的人,往往是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保持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能想多深,思维层次就会有多高;思路能走多远,人的发展天地就会有多大。
三要培养敢于实践的勇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都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官是一个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职业,“法律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法官职业不但需要长期学习,而且需要长期积累,长期实践。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只有通过生动丰富的实践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检验自己的所学所思,才能实现文凭与水平的转化、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想与现实的对接。当前要着力加大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层次审判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审判业务带头人“领头雁”作用;要深入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对干警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司法改革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努力打造法官培训体系升级版;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庭审驾驭能力、证据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司法公开实际需要,加强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提高裁判文书水平。
四要感受用心领悟的真谛。学能知之,思能明之,践能成之,悟能通之。感悟,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我们的所学所思所践,是人的理性思维升华的过程,是对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与把握。法院干警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零碎的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与综合,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处理,抓住本质,找出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循环往复过程,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用心领悟,并且永无止境,才能螺旋式上升,达到增才强能的目的,真正成为一名好学、慎思、笃行、明辨的优秀法院干警。
三、抓好促公保廉工程,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促公,就是促进人民法院干警公平正义;保廉,就是保持人民法院干警司法廉洁。这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关键课题。组织工作强调的是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组织工作之魂。法院工作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则是法院工作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在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中抓好促公保廉工程,是组织工作和法院工作的双重要求,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法官公正,法院公平,司法清廉,这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不懈追求。“公生明、廉生威”,树立人民法院和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最根本的就是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教育干警,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监督干部。
一要树立严的理念。“严是爱,松是害”,严格教育管理干部是最大的爱。要教育干警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明确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拥有了鲜明的底线意识,就犹如在大脑中植入了一根琴弦,一旦触碰就会发出警示之音,让人猛然惊醒,即刻收手;也犹如在大脑中划出一道红线,它能在关键时刻让人三思而后行,望而却步。底线意识要求我们政治高压线不能碰,违反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言行丝毫不能有;法律红线不能越,违法犯罪的事丁点不能做;廉洁底线不能触,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事一点不能为。法官是一个多诱惑、高风险的职业,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摄像机前。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官的责任更大。一定要懂得“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第一句让审理者裁判说的是权力,第二句由裁判者负责说的是责任。
二要明确严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体党员定出了高线,划出了底线。要把学习贯彻两部党内法规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明确高标准,立足严要求,做到“五个坚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作为法院党员干部,还要遵守职业特有的要求和规则,如法官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四个一律”“五个严禁”“七条禁令”等廉洁司法规定与要求。此外,还要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规定,杜绝新的不公不廉问题产生。
三要落实严的措施。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放权不能变成放任。要使严的理念和要求落到实处,还需要严的措施与管理。要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创新管理监督方式,通过制度设计和创新,推动由人盯人监督向制度约束转变,探索建立与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相适应的管理监督体系。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案件记录规定、法院内部人员违规过问案件记录规定、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严防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和其他问题的发生,确保人民法院和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