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省时省力但要严格监管
网络募捐本可以有效节省管理费支出,把更多善款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可要是审核监管不严,则会毁了慈善事业与有关企业的声誉,实在不能等闲视之。
据报道,知名公益人“义工李白”(真名闫伟杰)涉嫌挪用公款被警方带走。知情人士透露,闫伟杰涉嫌公私账户合用,还用募集来的善款购买理财产品。
今年1月被带走之前,闫伟杰是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法人代表,凉山春城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的法定代表人。被带走前两天,他还在众筹平台运营“给凉山代课老师补贴”项目,短短五天内就筹集了超过141万元善款。所幸这笔款项最终没有拨付给闫伟杰。
本来人们基于对大网站的信任,对其组织的网络募捐活动真实性一般不会去怀疑。可事实表明,即使这些大型门户网站自身并未参与诈骗或侵吞善款,但其推广的公益项目也确实存在不那么靠谱的情况。而若此事件导致大型网络平台上的公益项目募集善款困难,则意味着那些真正急需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体能得到的帮助会更少。与其他犯罪相比,这种利用人们的爱心行骗,或是直接侵吞善款的行为,无疑更加恶劣,社会危害也更大,理应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闫伟杰之所以能在短期内筹集大量善款,并挪作他用,除了相关政府部门对民间公益机构的监管形同虚设外,与其合作的网络募捐平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成都慈善总会、以批复文件形式同意凉山春城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成立的共青团凉山州委,显然都难辞其咎。网络募捐平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责任主要是审核不严,光看项目执行计划和预算评估是否可行,却没认真研究该项目的宣传和资金用途是否属实。凉山春城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虽有官方同意成立的批复文件,但这一批复本身就有待商榷。因为共青团凉山州委自身也只是群团组织,并不是政府部门。其批复充其量只能表示当地团委支持这一中心的成立,却不能作为其取得合法身份的依据。更何况,即使这一批复有效,将来由谁对该中心进行监管呢?共青团凉山州委既不是该中心主管部门,也不负责公益机构管理。有关单位在与其合作前为什么没考虑这些因素?因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要借助众多合作方扩大影响和募捐成效,提高募捐业绩。而网络募捐平台也想通过多拉项目提高人气,扩大网站影响力、增加点击率。所以,才会同时犯下审核不严的错误,过分依赖所谓的“官方批复”。
闫伟杰做的公益众筹项目有十几二十个,光是和成都市慈善总会就合作了九个项目。且不说相关监管成效如何,一个成立没多久,且没有大企业在背后提供稳定资金、人力支持的小民间公益机构,是否有这么多的精力、财力和募捐能力去同时上马这么多项目?虽然成都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表示,闫伟杰“前面的项目还没有执行完,就要求上新的项目。我们就说项目没执行完,不能给他上。然后领导去凉山那边了解情况,发现他有问题”。但在发现问题之前,有四五个项目的首款已经拨付给了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共计19万元左右。而此前,凉山汉达社工发起、由成都慈善总会审核并赋予公募资质的项目在同一网络募捐平台进行,却迟迟未发布项目进展,成都慈善总会称,他们此后再未收到过第二阶段的执行进度汇报,所以尾款一直还在成都慈善总会。显然,闫伟杰侵吞、挪用善款的蛛丝马迹并不是一点点,作为合作方的成都慈善总会为什么没尽到监督责任,也没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这些公益项目的异常情况呢?
上述单位,随便哪一个稍微有点警觉性,或是尽责一点,恐怕闫伟杰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公益明星身份,固然是其行骗和侵吞、挪用善款的最好掩护,但有关部门与单位的玩忽职守,恐怕也是此类并不高明骗局能得逞的重要原因。现在各类公益机构多如牛毛,线上线下募捐的项目更是数不胜数,到底还有多少公益项目存在问题,还有多少“公益蛀虫”没被清除?恐怕真需要有关政府部门、与民间公益机构合作较多的公募基金会好好查一查了。网络募捐平台也要尽到监管责任,不能让公益机构自证清白,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实地调查,查清项目的真实性与善款的真正流向。本来网络募捐省时省力,可以有效节省管理费支出,把更多善款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可要是审核监管不严,这一优势非但体现不出来,还会毁了慈善事业与有关企业的声誉,实在不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