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如何做好庭审秩序工作
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已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更加有利于保障庭审过程中的秩序与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庭审秩序工作,切实加强审判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新的法庭规则,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推进司法程序正义更好实现。
一、当前基层法院庭审秩序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法庭秩序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尽管在开庭之前,书记员会宣读法庭规则,但是仍有部分首次来法院的诉讼当事人、旁听人员及其他诉讼参加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听的必要,一些违反法庭秩序的行为妨害了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个别审判人员对法庭秩序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庭秩序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庭审不规范现象,如个别审判员庭审服装不规范等等,不仅影响了庭审礼仪,甚至会影响司法形象及司法权威。三是庭审规则落实不到位。有些审判人员对庭审中当事人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庭审行为视而不见,不予管理,使得庭审规则落实大打折扣。
二、对完善法院庭审秩序工作的建议
庭审秩序工作关系到庭审的安全有效进行,关系到法院审判秩序和司法权威,加强和完善庭审秩序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庭审秩序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庭审秩序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公众对法院庭审秩序工作的认识;设置宣传栏,以图文形式告知诉讼参与人庭审规则;在开庭审理前,审判人员庭审中将常出现的违反法庭秩序的情形重点提醒当事人。二是加强基层法院工作人员庭审秩序培训。从规范庭审行为、严肃庭审纪律着手,认真学习新的法庭规则,使法庭规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庭审秩序、规范庭审行为、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实现司法程序正义等多元价值。三是出台相应庭审秩序规范,形成庭审秩序规范运行长效机制。对民事、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的庭审行为出台相应的庭审规范,严格细致地规定庭前准备活动、审判人员着装、审判器具的摆放、庭审中的礼仪用语、庭后的后续工作等活动。四是落实庭审秩序责任。在整个开庭审理过程中,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负责维持整个庭审秩序,对不符合庭审规范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示、及时处理,使整个庭审过程中庭审礼仪庄重严肃、庭审秩序完整流畅、庭审氛围合法文明、庭审环境安全卫生。五是做好庭审秩序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类案件的危险性、复杂性,审判人员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对某些矛盾比较突出或者当事人性格比较暴躁的案件应当事先与法警队做好沟通,对庭审中暴力袭击、冲击审判人员或者当事人当庭争吵打架等非理性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为庭审营造一个安全的诉讼环境。六是加强庭审秩序监督。定期开展评查,采取随机抽查庭审情况,对于违反庭审规则的行为,进行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落实。对于违反庭审规则的法院工作人员,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