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沉钩 > 法制纵横 > 正文
一条小船,见证一个大党的辉煌历程
【作者】:刘英团  【发布时间】:2016-07-01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著名作家黄亚洲的长篇小说《红船》一书以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为主线,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进程的苦难与彷徨、寻觅与追求、光荣与梦想。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红船”是一种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这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一条小船,见证了一个大党的峥嵘历程。南湖红船,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黄亚洲的《红船》着眼于大事,落笔于伟人,以富于诗性的笔触全景式地描绘了1919年到1928年这十载春秋的中国革命史。红船孕育了“红船精神”。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一场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是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思考中国的国家命运,这正是“红船精神”所包含的深刻的历史内涵。
 
    “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习近平语)是历史沉淀的结果。《红船》重点描写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事件的“台前幕后”,以史诗般的情景架构了中共孕育、初创、挫折、寻路的建党历程。其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索与进取、沉浮与抉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和披荆斩棘的艰难与辉煌,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学感染力。
 
    马克思主义的火炬,照亮了黑暗中的中国。南湖上的红船,引领着中国革命的航向,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逻辑起点。黄亚洲的《红船》铭记着历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船》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既具文献价值,更兼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在《红船》一书中,黄亚洲不但以全新视角观察和透视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还以严谨的史家态度,刻画了蒋介石、廖仲恺、汪精卫等各色人群的历史群像。驻足回望,“红船精神”不但犹如一条红线已然贯穿于党的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足迹已经永远镌刻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史册上。
 
    伟大的实践产生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了伟大的实践。《红船》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红船精神”。捧读之余,颇感“红船”思想的深邃,“红船精神”的历久弥新。作为一种“坚定理想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红船精神”不但改变、超越了旧的价值观,还指引着我们沿着“红船”的航迹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革命,这是个谁也无法撼动的东西。它就是那样存在着,带着它所有的纹理和特征,嵌在历史之中。”一如黄亚洲在《红船》中所言,尽管“中国革命走进了山里”,但“若干年后,待它呼啸出山之时,整个东半球都能感受到隆隆作响的岩浆”。
 
    一叶扁舟,南湖扬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在磅礴的历史中,《红船》奏响了昂扬激越的音符。“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作为一种革命精神,作为党的价值思想的体现,“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生。红船“解缆”,肩负特定的历史使命。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是一个整体,各种精神之间具有同质性。如果把握住了这一点,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红船精神”的实质与核心,把握住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使“红船”前行得更快、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