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戈壁明珠 > 产经聚焦 > 正文
勿忘市场之手
【作者】:赵北明  【发布时间】:2016-02-18

 

如今,“供给侧”改革成了热词,但决定产品的还是市场。春节之前,给内地的亲友馈赠年货,少不了“瓜果之乡”的特产;笔者先后到了广州、上海,在街头巷尾特别关注了新疆水果的销路。发现南方市场上卖得最火、价格较高的干鲜果,并不是来自新疆,让人多少有些失落感。
  我们对新疆干鲜果以及农产品的信心和喜爱是有充分感性和理性基础的,以至于无论国内国外都会与当地产品作比较。这不仅是出自个人口腹之嗜好,也基于深谙南疆农民致富和脱贫对林果业发展的倚重。目前我区的林果面积突破2000万亩,年产量已达到650万吨以上。新疆530万农民在从事特色林果业,每年占人均纯收入三分之一。若为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新疆林果更关乎民生和稳定。
  去年底,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自上而下传递出一种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号,中央及各地经济工作会议正聚焦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似乎春种秋收的农业与大工业制造不同,但“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并不应是简单的企业“关停并转”。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农业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正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供给侧出了问题。国际农产品价格的走低,更使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保持或提高支持价格以保护农民利益,则价格倒挂更加严重,国家收储潜亏更大。以棉花为例,2015年度我国棉花库存占全球库存的50%左右,连续三年超过1000万吨,棉花高价收储国家潜亏在600亿元以上。而新疆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
  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农业生产将在粮食、棉花等主要领域加大力度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计划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00个以上,在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引导粮食生产向优质化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再调减15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而这使得新疆林果业承受更大的考验——陆续进入盛果期的新疆林果,果品产量不断增加,去年的核桃、红枣等销售量和价格都不振。出路何在?唯有改革。
  林果业供给侧改革当然并非封林伐树,关键还是要更加重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十二五”期间,“疆果东送”总量超过700万吨,占总产的70%以上。其中,新疆红枣占据了国内红枣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影响巨大。我区启动了特色林果产品市场开拓“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春建立了一级营销平台,辐射带动了内地的各级市场。目前,我区以林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上千家新疆农产品专卖、代理、加盟店。同时,要推动新疆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采购商采购系统,加快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拓展欧美、中东等高端市场;打造为服务于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外销平台和区域性集散分仓,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发货速度。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理性的期许,而要从增长理念、方式和质量上,告别旧冲动、转向新常态,并非易事。以市场为导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要义,供给侧改革亦需要我们思想侧的改革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