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乌苏市实施精准扶贫见闻
“今年是乌苏市扶贫力度最大、工作最细致到位的一年!”2月19日,乌苏市扶贫办主任葛颂江兴奋地对记者说。
他告诉记者,乌苏市不是贫困县,但不等于没有贫困人口,据统计,乌苏市还有451户、1165人处于贫困状态,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全部实现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年脱贫,两年巩固,两年提高。
葛颂江递给记者一本刚印制成册的《乌苏市“十三五”期间县处级领导、单位、科级领导和企业定点帮扶任务明细表》,记者看到,全市451户贫困户都有专人负责脱贫,做到责任到人,5年不变。在这本明细表上,清楚地记录着每户贫困户的户主名字、家庭人口、所在村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帮扶措施,还有帮扶责任人、责任人单位和职务。
记者来到夹河子乡邓家湖村贫困户阿迪力·亚森家,看到他家3间土坯房因房顶积雪漏水,去年出现房顶坍塌,已无法住人,现在一家4口挤在一间土坯库房里。阿迪力的妻子告诉记者,她是从兵团130团嫁到这个村的,没有责任田,两个小孩也没有地,全家只有阿迪力一个人的3.3亩责任田,太少了,种棉花去年没挣上几个钱。
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貊祖东告诉记者,阿迪力家原有一些羊,前年他父亲因脑溢血住院,新农合报了一部分,自己也花了不少钱,把牲畜都卖了,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今年1月份,村两委班子针对阿迪力的脱贫问题,几次开会讨论。春节前,上级帮扶领导、有关部门和村里给阿迪力家送了80公斤大米、50公斤面粉、6桶清油。
貊祖东说,村里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不好调整,今年给阿迪力的帮扶资金主要用于给他家盖80平方米安居富民房和50米砖围墙,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全部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了。阿迪力家3.3亩地如果改种豇豆,一年能种两季,也能脱贫。
为此,村里指定了一名种菜能手,手把手教阿迪力夫妇种豇豆,村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给他下订单包销。全村没有一家馕房,村里人吃馕得到乡上买,阿迪力会打馕,村里今年将扶持阿迪力把馕房办起来。
记者问阿迪力对今年脱贫有没有信心时,今年33岁的阿迪力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党和政府那么关心他,那么多好人在扶持他,他一定能脱贫。
记者又来到夹河子乡阿拉里村贫困户吐逊江·阿不都热依木家,一见面就注意到他腿上有病,走路很困难。吐逊江说,他今年56岁了,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和腿关节已经变形,办理了《乌苏市新农合慢性病就诊证》,看病个人掏的钱不多,但是行动不便,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伴身体也不太好,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膝下有3个女儿,因为缺少劳动力,家里的12亩地全部转包出去了,一年只有4200元转包费。
吐逊江的帮扶责任人是夹河子乡党委书记杨万金。杨万金告诉记者,帮扶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安排吐逊江的一个女儿到乌苏市工业园一家企业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二是发展家庭养殖业,对体力要求不高,吐逊江的妻子可以干。杨万金说:“发展哪种养殖业,我和吐逊江意见还不一致,他想养羊,我则希望他养芦花鸡,因为养芦花鸡周期短,见效快。”(摘自《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