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戈壁明珠 > 区域动态 > 正文
石河子内初班办学十二年成果丰硕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5

 

2016年是石河子疆内初中班开办的第十二个年头。近日,教育局组织20位学科专家,从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作业批改,课堂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的吻合度、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性,师生沟通以及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特点等五个方面,对内初班七年级、九年级的语文等7个学科进行教学调研,调研中听课106节,课后组织了教师交流座谈和122学生访谈,全面了解各学校教育教学和办班情况。
长期以来,石河子市注重打造内初班办学特色,提出“把学校办成内初班学生的家园、学园、乐园”的办学目标,坚持“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逐步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规范可行的内初班工作体系和模式,内初班办班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2004年,石河子市作为新疆首批办班城市之一,承担自治区15%的内初班办班任务,20159月,增加石河子第二十中学承担兵团疆内少数民族初中班办班任务,目前共有石河子第六中学、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中学、第十六中学、第二十中学、石河子师范学校7所办班学校,在校学生4361人。
“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内初班’在新疆各族群众中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逐年上升。”石河子教育局内管班主任裴建刚说。
自治区、兵团、石河子和学校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倾心办学,以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各办班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内初班”的关注和付出,不仅让各族学子共享的优良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品学皆优的学生,还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学校环境好,教室明亮,寝室舒适,饭菜可口,师生关系和谐,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学生,为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学习生活,以学生业余文化课活动建设为抓手,加强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感恩教育,经常举办体育、艺术劳技、演讲等各种大赛和参观军垦博物馆、总理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塑造了以学生为中心,人文关怀浓厚的特色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真正的家。  
师范学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受到普遍欢迎;八中、二十中、师范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独立能力,床单、被褥、衣服学生自己动手洗;二十中学每周五开设了兴趣班(内初班与本地班的学生混合编班),如音乐欣赏、工笔画、形体、唱歌、习作、电影鉴赏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积极性高;六中、九中、十六中认真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洗床单、被褥。
承办“内高班”的学校从师资配备、学校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倾心施教,以铸造他们健康的人格,绝大多数“内高班”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式,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针。内初班中执教的老师年青教师居多,他们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快,能较快改变以往旧有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和课堂结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任务到个人,学生合作默契,真正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如八中的胡沛老师、九中的张玉微、梁婷婷老师等;十六中王洁老师,师范学校巴音彩彩老师能从文本出发,选择恰当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八中的曲婉莹老师,对待学生很有耐心,对待答错问题的学生,不急不躁,继续引导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逐步确立,纯粹的知识传授型课堂形式已不多见。这支优秀教师队伍从师德水平、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学生认可,无形中给了学生积极的人格影响。
“内初班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是极强的,他们普遍认为学生不容易,离家时间久,思亲念家,无形中就把对学生的关爱投入到课堂之中,教态亲切”,语文学科专家第八中学杨秀华副校长动情的说。
截至目前,石河子市内初班已累计招生11届,共培养了7690名毕业生,累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达1000多人次。毕业生中有66%的学生成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30%的学生考入疆内高中班。石河子市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质量与和谐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