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屯垦是代代相袭
近些年,常见于报端与著书立说中的:“新疆历朝历代屯垦都是一代而终。”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
自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在车师(今吐鲁番) 屯田,到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先后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直到1884年11月17日,清庭正式颁令新疆建省,首府定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再到1902年全疆共设有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伊塔道4个道,下辖6个府、3个厅、3个州、23个县与分县。从公元前68年起历朝历代在新疆都有军队驻扎屯垦。因此,新疆自古以来都是祖国的领土。更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地区,在新疆发展的历史上,由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参与,并在其中任职,而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大量吸收汉族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进入权力机构。各民族共同建设家园,共同创造了新疆地域独特的文化,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所以,屯垦戍边是代代相袭,只不过是历史上有兴有衰,规模有大有小。在近代,新疆屯垦规模不断扩大。清朝左宗棠屯垦新疆,是新疆历史上屯垦规模较大、经济社会较繁荣的时期,整个新疆大地是“遍插杨柳万千行,引得春风度玉关。”
1997年5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在讲到兵团问题的时候说:“新疆屯垦是代代相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