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沉钩 > 史志天地 > 正文
宋朝官员工资最高包拯年薪千万吗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2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一条中称,宋朝官员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后来一直有人称宋朝官员俸禄最高。客观地说,宋朝时宰相、三司等高官俸禄确实很高,政府用于官员俸禄的开支也并不少,但是由于官员人数多,官员薪俸要供养的人也多,整体来看并不足以养家糊口。
近期又有人说,宋代公务员的薪水是中华五千多年来公务员待遇最好的,1个宰相的月薪是50万文,在当时可买12万斤上等好米;现今好米算2.5元一斤,12万斤是30万软妹币,年薪就是360万。这个待遇,大概相当于汉代的10倍、清代的26倍;除俸钱外,还有职钱、禄米等。并声称,同时期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赶不上东京一位守城门的士兵,因为士兵尚且穿得起丝绸制的鞋。其实与人家欧洲也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人们本来没有的、不生产的东西你怎么比?千金难买没有啊,不值一辩。
那么,宋代公务员的真实薪金情况是怎样的呢?
北宋建立初年官员的待遇水平具体多少,现在没有留下成系统的史料,仅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诏令保存在文献中。从宋初到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主要对地方官的俸禄进行调整;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之后,开始调整中央官员的俸禄。现在可考的,最早的系统性的关于官员俸禄的诏令,见于仁宗嘉祐二年(1057)。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进行的官制改革,官员的正俸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由寄禄官而得到的料钱,以及由差遣拿到的职钱。自从元丰改制之后,大致没有太大变化。
如果要定量分析的话,大概需要截取一个片断来计算。仁宗嘉祐年间是公认的盛世,不妨以这段时期为例,来看看宋朝官员的薪金情况和生活水平。
我们从上面《中国俸禄制度史》提供的图片来看,最高官阶宰执的薪俸确实是很高的,除了每月300贯的料钱,一贯1000文,300贯等于30万文,还有职钱、禄米等。如按照有的记载宰执的月薪400贯来计算,1个宰相的月薪400(一贯为千文)就是40万文,在当时可以买9.6万斤上等的好米。现在好米算2.5元一斤,9.6万斤是24万软妹币,相当于现在年薪288万——但这可比不上我们现在的国企私企高官,动辄上千万的年薪呢!
也就是说,宋朝干部的工资高还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当今这些半吊子文史写手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说的高得如此离谱。
如我们熟悉的包拯包青天,他曾任龙图阁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最高官衔是御史中丞,位同三司使,月薪200贯,等于20万文,一年2400贯即240万文,相当于现在年薪144万软妹币。这个数字和所谓的年薪过千万,差距还是蛮大的哦。
当然,包拯办差多,补贴就高一些。其实,除了料钱之外,官员所得到的其他的收入,如衣赐、禄粟,各种各样的添支,以及郊祭的赏赐等,也都是与官员的级别以及具体差遣挂勾的,品级越低的人所能拿到的越少。大部分官员的薪俸主要由本官(又称寄禄官)决定,仅有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差遣(如三司使,财政部门负责人)或者馆阁的帖职(如龙图阁学士)等,可以有不少职钱作为补贴,很难说对具体生活的改善有太大作用。
宋朝官员其实并不算富裕,这是与科举考试以及家族制度的盛行有关。自隋唐科举考试兴起之后,门阀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大批出身贫寒的士人走进仕途。宋朝之前,官员多出身于门阀士族,富有家底,无须考虑俸禄来养家糊口。而到了宋朝,官员普遍家底薄、负担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分摊。
打个比方,宋朝之前的官员是官二代官三代,不指望工资过日子。而宋朝的官员是“凤凰男”,一个人挣钱,家人一起花。因为宋朝官员的家庭成员与现在是不同的,支出相当之大。凡科举及第者,在大家族中处于显赫地位,可以享受官府的种种优待(诸如免除服役、官户所交田租有所减轻等等),所以同族中的其他人,更加倾向于与他一起居住。如真宗时期的杨亿“良贱相从三十余口”;仁宗时的石介“衣食夫五十之口”,神宗时的秦观“聚族四十口”等等。我们就假设一家30余口好了。那这30余口,当然不可能都是家人,也会有佣人,但生活都要仰仗官员的俸禄。每月各种物资大概能消耗多少呢?人吃马喂,迎来送往,那是相当的多!
不过,要是跟一般人比,或今天的公务员比,那还是蛮高的啰!用今天的话来说,有些“高薪养廉”的意思,而两宋王朝的确贪官很少,不过那个年代的人心也要单纯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