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国库失盗奇闻
清朝的时候,在北京的太和门,有六座明朝时期的仓库。清廷对每年会派两名钦差大臣带下属前去盘查一次,但是每盘查一次,就会失窃一次。
其中有一间仓库,专门用来储藏帷幕衣服布料的,里面有不少宝物。有一件珍珠帐幔,长宽都有七八尺,缀满了珍珠,珍珠之间又布满了红绿宝石,小的绿豆那么多,大的有龙眼核那么大,“皆用珍珠穿就,四围则以红绿宝石间之。小者如绿豆,大者竟如龙眼核也。”但是由于年代太久,盘查的时候,稍微一抖动,珍珠宝石全都稀里哗啦掉落在地,不得不一件件捡起来,再用东西包好。最神奇的是,还有宫中人穿的绣花鞋,总计有七八箱子,这些鞋子可不是一般的鞋子,上面都镶嵌珍珠,“更有宫人绣履七八箱,嵌珠如椒”,而且都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东西。
国库里还有很多古鼎,结果时间一久,居然渐渐地都变成了赝品,原来是那些负责检修的工匠们偷梁换柱,自己拿走了。
当然,让盗贼们不敢下手的则是药库,里面存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毒药,看守们不明是些什么药,都心生畏惧,不敢去碰,“又有药库,内藏毒药甚夥,有不知名者,相戒不敢动。”
这些宝库,尤其是银库,历年都会上报亏空损失,当然,亏空损失的那一部分就是被监守自盗者拿走的那一部分。甚至还有守卫将银子藏在肛门里带走,因为下班的时候要搜身,而肛门是不会被搜的。
因为国库里宝物众多,因此,专门守宝库的官员——银库郎中,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肥缺,一个银库郎中任期为三年,三年期瞒,比较贪婪的能贪到二十万两银子,哪怕比较清廉的也能弄到十来万两银子。再次一等的就是司库书役,也能赚不少,这样的肥缺当时都留给了满人,没有汉人的份。最底层的当然是库兵,库兵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同时,也都是满人,没有汉人。
库兵将银子藏在肛门里,多的居然能一次藏百两金子,他们在银库前一箭之地建了一所小房子,四周围好栅栏,库兵们在这间房子里将银子取出来。也有些藏在桶子里的。清朝末年有位叫祁世长的户部尚书,去银库时候发现有银子从桶子里掉出来,于是抓了偷银子的库兵,并且打算禀告朝廷,结果很多人劝阻他说:“:“尔将兴大狱乎?尔不顾身家性命乎?无论大狱不可兴,即若辈皆亡命徒,拚出一人认死罪,而半夜刺公,公何处呼冤者!”于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