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兵团成立,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恢宏大幕,谱写了新疆建设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6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既是生产队、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唱响了一曲建设祖国、巩固边疆的壮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各族人民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挥着“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重要作用。
6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扎根天山南北,忠实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不仅创造了戈壁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还在城市(镇)建设、工农业生产、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兵团骄傲”图片版,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展现兵团风采,敬请关注。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石河子市人民政府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建成了以石河子市为龙头、团场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以化工、新材料、纺织、食品、能源、农业装备等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棉花、酿酒葡萄、番茄、果蔬和鲜奶、肉牛、生猪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节水滴灌技术普遍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八师石河子市全力打造“平安石城、绿色石城、活力石城、文化石城、开放石城”,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2015年3月,石河子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5年,八师石河子市100%完成兵团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位居兵团各师之首。
“十三五”期间,八师石河子市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一责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八师石河子市建设成为“三都”“四基地”“五中心”,即宜居之都、服装之都、红酒之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化工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乳品和肉类加工基地;红色文化传播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高效节水中心、兵团北疆电网中心。
到2017年,八师石河子市将在兵团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三五”末,八师石河子市在兵团的排头兵领头羊地位更加巩固,实现生产总值680亿元,年均增长10%;力争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年均增长12%。石河子市全口径财政收入98.1亿元,年均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3亿元,年均增长10%。
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红酒之都。
中国棉纺织名城。
世纪公园风景如画。
天业化工城全景。
石河子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留影。
石河子花园机场通航。
发展中的光伏产业。
游憩广场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