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早春的大地
【作者】:乔梦君  【发布时间】:2016-02-26

 

地埂边的青草露出了头,春天来了。 牟四娃觉得,一到播种的季节,日子就像一个巨大的陀螺转动起来,再也停不住脚步。这陀螺在他心里转起来,他的心就沉甸甸的,是紧张,是无奈,反正无处躲避,你得跟着它跑,从春到秋,不敢停歇。
       牟四娃和几个甘肃老乡在自家地里拾棉杆,地晒得松软软的,一脚踩下去,土就钻进老布鞋里。 “新疆的地真大呀。”牟四娃虽说是头一年在连队承包土地。但对这里的生活并不陌生。他的姐姐姐夫支边来兵团已经有八年了。前些年,逢到秋天,他也带几个人千里迢迢来拾棉花。姐夫种了一百多亩地,都种的棉花。和老家的几分地比起来,这一百多亩地就大到天边了。这几年看到姐夫挣了钱,经不住姐姐的劝说,他也拖家带口来到了这里。 “新疆的天大地大,太阳大,风也大。”他的老乡李想长顶着一头被风吹得像一团茅草一样头发,抱着一把棉杆薄膜走向田埂。他大概怕鞋子里钻土,步子迈得很大,像在丈量大地。
     风呼呼地从田野上掠过。“四娃子,你把棉杆薄膜装个袋子,风一吹又满地跑了,回家引火烧。”牟四娃的老婆直着嗓子喊。 老远一个骑摩托的身影向地里飞驰而来。 是机务副连长黄立明。 牟四娃大步跑出地边。黄副连长反穿着军绿色的棉大衣,棉大衣上荡着一层尘土,黄副连长的头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脸吹得黑红黑红。“牟四娃,你赶快准备一下,今晚你家播种。今年春播时间紧,白天晚上连着播。 ” 牟四娃一听,心里一下有点慌,还没慌明白,黄副连长已发动摩托车,临走扔下一句话:“晚上提前把种子薄膜拉到地里等着!”
        赶紧收工。一行人骑着自行车顶着风往家赶。路边有正在播种的地块,大马力机车在阳光下奔跑,铺出一条条平展展的绸带一样的薄膜,一群人在旁边忙碌。这劳作的情景在牟四娃看来很带劲,看到这一切,他仿佛看到了满地摇曳的绿色,看到了丰收的秋天。但他老婆看着却看出一肚子的怨气。  “四娃子,咱晚上播不行,晚上看不清,播的肯定没白天好嘛,再说找换工的也不好找。二半夜的谁愿意去。”一路上,牟四娃的老婆就不停地唠叨。 “你找连长去。凭啥咱的地就要在晚上播。” 过了三斗,一转弯碰到大帅的小四轮拉着种子突突突往地里跑。大帅扬了一下手:“四娃,下午我播种,帮我封土去,再找几个人。”小四轮从身边一遛烟开过去,牟四娃和老婆就掩在扬起的尘土里。 连队的广播响了,是陈连长在安排播种的地块。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牟四娃脚下蹬得更用力了。 在办公室门口,牟四娃堵住了喊完广播准备出门的陈连长。 听完牟四娃的话,陈连长脸一黑:“你没看天说热就热开了,连里是根据每块地的墒情安排地块,都像你一样都不要播种了。”看到牟四娃两口子还苦着脸站在那儿,陈连长大手一挥:“我还要下地,你赶快回去准备,该找人找人。”
       吃过晚饭,牟四娃就把种子薄膜拉到地里,他的老婆挨家去找人帮忙,可是第一年在连队种地,不认识人,只能找那几个甘肃老乡。跑了一大圈,有的人下午才换过工,累得还没喘口气,有的人也在地里也等着播种。还是四娃子的姐姐找来了四五个人。可是跟机车封土的人还是太少。牟四娃的心里像着了火,他黑着脸吼他老婆:“天都喝透了还到哪找人,快下地吧,一点钟就播种了。”他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把“黑”念“喝”。
    春天的夜真叫冷。穿着棉袄还是瑟瑟发抖。自行车丁铃哐当响了一路。不远处可以听到机车的轰隆声,人的说话声。满天星星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这骚动的大地。 风在耳边呼呼的吹。
    老远就看见自家地里有亮光。牟四娃有些吃惊。到了地里,机车已在等着,连长副连长技术员植保员都在地里,连那个女文教都拿着铁锹在等着。 他赶紧凑过去:“陈连长,你们咋都来了?” “知道你人少,过来帮帮忙,不然秋后没收成要找我算帐了。”陈连长打趣地说。
    大马力机车开起来,机车前的两盏灯像两只大睁的眼睛,把周围一下照亮了。地边还有摩托车灯,远处有晃动的手电筒灯,抬头看更有满天的星光。“原来晚上也不黑。”牟四娃提着的心落下来了。 大家一边封土一边相互说着话。看到远处一片灯火闪烁,牟四娃惊奇地问:“那是啥地方呀,那么亮?” “那是独山子,咱们这里地势低,天天都可以看到。你这个甘肃洋芋,你以为是天上的夜市。”“哈哈哈……” 牟四娃跟着机车,两条腿撵着四个轮子,鼻子里嘴巴里都是土,才三个来回趟,浑身已经冒汗了。在松软的土地上走着,他觉得早春的大地像个摇篮,摇着这些播下地的种子,也摇着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