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的路
“百节年为首”,回家过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只有回到父母身边,那才算是真正的过年。
眼下,离春节一天天近了,无论你离开家有多久,无论你离家有多遥远,无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记忆深处总会藏着年味带来的温暖。为了这些温暖,我们可以跋山涉水,可以奔波折腾,可以不厌其烦。哪怕一票难求,天气多变,路途遥远,一想到回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常言道,父母在哪,家就在哪!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只要父母在,心就踏实很多。父母,给你生命、助你成长、送你远行、盼你回家。因此,家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虽说我们都已经长大,但还是舍弃不了那份对家的眷恋。如今,父母老了,也总会希望子女儿孙回家陪伴在身边,图个热闹。
参加工作后,我就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常年在外。去年回家,发现年近七旬的父母亲,头发又白了不少,个头好像又矮了些,行动越发变得迟缓,我不禁心里酸酸的,潸然泪下。我的父母亲,像中国世世代代的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抚养长大了三个孩子。他们对子女的爱,总是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步入中年我,惶恐的感到他们将离我渐行渐远,而我对他们的爱,也越来越浓。
现在的我,不去计算回家的艰难,我是从这个“家”的一端走向熟悉的另一端。家乡和兵团两个地方给了我足够的包容、理解、希望和牵挂,家的那头,父母总是做好了我喜欢吃的腊肉、熏鱼等可口的热菜等我回家,我要做的就只有回家。
早上,天空还在飘雪,天不亮便坐汽车来到了火车站,坐在候车大厅长椅上,手里紧紧握着好不容易从购票网站抢到的火车票,不自觉的舒心惬意,又不知疲倦,望着候车室的显示屏,等待着载我回家的那趟火车。在这个人潮翻滚的车站,我蓦然觉得自己离家好远,仿若又离家好近。
人们等火车的心情是复杂的,候车室的大厅里,有吃东西的、玩手机的、说话的、紧盯显示屏的、不停来回踱步的、独自发呆的、闭目养神却不时睁开眼睛看自己的行李的,姿态百异。我四处观望,静静的欣赏,这如潮的归乡人成为一道动人心弦的风景,令人感动,又令人心酸。
检票后,该上车了。内心掩藏不住兴奋,我将从家的这头出发,暂别团场,迎向家乡,和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这回家的路上。
启动的火车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思考时间,无论你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有心无心的望着窗外的风景,最终心所归依处,还是在父母身边,那才是最安全的港湾。
想着回到家里的感觉,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着亲切的家人,喝着家乡的井水,心里暖暖的,满是幸福的味道。
一个人,一个箱子,一份心情,一段回家路程。火车在蜿蜒的轨道上驰骋着,心情是迫切的、舒畅的、美好的,没有觉得这段路程的艰难,没有觉得身体疲惫。我坚信,家就在前面,父母正亮着灯在家里等着我。
世上美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还是回家的路,即使你看过北国的冰封万里,南国的草长莺飞。看着窗外美丽如画的风景,想着心与家的距离正在缩短,心中那份久违的游子之情又会油然而生。
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眼里就会噙着泪水。家,是安放疲惫,接纳忧伤的地方;家,是给予温暖,抚慰心灵的地方。
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就比什么都好。”想起这话,不免又是一阵心酸。母亲一生为了子女辛苦操劳,她不图别的,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从没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在飞驰的列车上,一路颠簸,迷糊甜蜜的睡梦中,到家了,家里的小狗远远地就开始叫,父母知道是我回来了,早到门口迎接着我了。进屋,母亲为我端上精心准备的我久违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