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母亲的那台鼓风机
【作者】:肖海燕  【发布时间】:2016-03-04

 

鼓风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最为流行的家庭用具了,我家就有一个鼓风机,还是那种手摇式的,小的时候,最为痛恨的莫过于听见外边别人家的孩子嬉笑玩耍的声音,自己却要坐在狭小黑暗的厨房里,帮做饭的妈妈摇鼓风机。事过境迁,鼓风机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了下去,现在取代它的是煤气灶和电磁炉。
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借着上伊犁的机会,我再一次推开了眷念已久的家门,一阵阵饭香迎面扑来,一定是母亲知道我要来,做我最爱吃的酸菜鱼。“妈,我回来了”。一嗓子喊出了母亲满是皱纹的脸,双眼却巡视着四周,嘴里叨叨着:“我那宝贝外孙呢”?每次就这样,全然不顾我的感受。母亲的酸菜鱼在锅内翻滚着,闲不住的妈妈喊着“燕子,正好帮我整理一下库房”。无奈的我,只好卷起了衣袖,将妈妈库房的东西一一搬出,我又一次看见了躺在角落的鼓风机,因为一直没有人过问,它的身上满是灰尘。该把它给扔了吧,我抬手将它丢入垃圾箱,母亲却又将她捡了回来,母亲告诉我说:“虽然现在它已经老了不能用了,但是它却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我的询问勾起了母亲的回忆。
母亲是武汉大城市的女孩,那个时候初中毕业的母亲跟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来到新疆,初来时人生地不熟,母亲又水土不服,还好那时认识了父亲,时不时的照顾她。时间一久,两人产生了感情,在组织的帮助下,两人两张床合一张床就结了婚。初结婚的时候,不会做饭的母亲,也学人那样架起了炉膛,那时候人们都用柴火做饭,每每那时,总是熏的母亲美丽的大眼睛眼泪汪汪的。渐渐的生活有了好转,做饭开始用煤渣,隔壁邻居们都添置了手摇鼓风机,一顿饭很快就做好了。心高气傲的母亲坐不住了,怎么也要一个鼓风机,那时父亲和母亲的工资仅仅只能够一家7口的开支,根本买不起这样的奢侈品,生性倔强的母亲跟父亲第一次闹起了别扭。从那以后父亲便很晚回家了,这越发的使母亲生气了,这么晚回家,也不啃一声的倒头就睡,干什么去了这么辛苦。那日,母亲下了班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悄悄的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的看见一辆大卡车停在库房的院内,一个熟悉的身影背着一袋袋肥料往返于库房和卡车间,那是父亲,后来才知道父亲为了使母亲免受烟熏之苦,每天下班后,都会去背麻袋卸肥料,攒钱买鼓风机。那日后,母亲每日都会早早回家,做父亲爱吃的杂烩汤(那时所谓的杂烩汤其实就是白菜、粉条、豆腐汤)。那年冬季我们家也用上了鼓风机,也因为如此,我的童年大多数的回忆也与鼓风机紧密相连了。
望着母亲日益增多的白发,真正体会到了父亲走的时候母亲那撕心裂肺的疼痛,他们一起并肩走过的日子,在母亲的心里永生不灭啊。
想想自己的生活,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接过母亲手中的鼓风机,默默的拭去它身上的灰尘,将它放置墙角,放置母亲和我的心灵深处,现在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母亲与鼓风机的故事,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亲情的可贵,感受到父亲那永不凋谢的信念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