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舌尖上的乡味
【作者】:方翠琴  【发布时间】:2016-03-28

 

昨晚在与朋友的饭桌上提起了在街上买了点酸白菜的事,招来了七嘴八舌:“干不干净啊?”“腌菜要少吃啊!”“现在好吃的这么多,还吃那些!”……且先不提它干净或好吃与否,之所以看到它并高兴地买了几块,全是因为它勾起了我舌尖上久违了的乡味。
  我出生在甘肃敦煌的农村,一直到现在,家乡的农家还保留着冬季做酸白菜的习惯。以前家家都是大缸大缸的做酸白菜,因为它就是冬天里的主菜。母亲做的酸白菜那可真是好吃啊。记得母亲在做酸白菜前,先洗干净用了好多年的大水缸。那时的家家几乎至少有两口大水缸,其中有一口就是在冬季时用来腌酸白菜的。母亲要花一天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先择菜,把所有烂叶什么的去掉,再把大白菜劈成两块或四块,然后分几次把菜洗干净码起来晾水分。接下来开始准备碾辣椒面、花椒面、盐巴。母亲在腌菜当天也要忙乎半天。为了放心吃,母亲都要把菜先稍微开水烫一下,然后在大缸里铺一层菜,接着上面撒上辣椒面、花椒面、盐巴等作料,这样一层接一层,最后再在菜上压一大石块,防止发酵过程菜浮起来。记得到我1995年上大学时,老家的酸白菜已经开始做的少了。
  去年冬天回老家问起哥哥有没酸白菜吃,哥哥还笑我,并说不做酸白菜已经好些年了,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年四季都有各种的新鲜菜,家里腌酸白菜的大缸也见得少了,条件好的人家干脆都不腌菜,就买新鲜菜吃。想起小时候的冬天,晚上时间长,没零食吃,就和哥哥捞块酸白菜围着火炉吃,又凉又脆又可口的那个爽劲到现在都令人回味,所以才会出现在新疆的街面上看到了久违的酸白菜而一阵欣喜,乡味占据了整个味蕾几乎流涎,尽管它没有母亲做的那个味。
  到新疆工作近二十年,我和老公觉得舌尖上的乡味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新疆是我的第二家乡,我们工作、成家、孩子的出生都在这片土地上。这几年,回老家酒泉后的第一顿饭就是5块钱一碗的牛肉面,比我们在新疆吃过的所有牛肉面都要正宗,汤面上红红的辣油中飘着青青的蒜苗,乡味和着香味,心都醉了。在家呆几天,偶尔还能碰到农家香喷喷的沙枣面油饼和南瓜“烧壳子”。如果说母亲还健在的话,定不会少了给我们做臊子面吃。我相信,这舌尖上的乡味,定是每个离开家乡的人最回味最追寻的美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