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香梨情思
【作者】:林青  【发布时间】:2016-04-07

 

喜欢库尔勒香梨,不是因为它的名字有多响亮,在它小巧、普通、诱人的外形下,包裹着一种美妙的味道,一种与西部地域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一种始终如少女般清新脱俗的情怀。
  用“小家碧玉”形容库尔勒香梨十分适当,它那形态乖巧,颜色翠绿,红色艳丽,怎么看,都如少女般清新可人,香梨名好其名,即香甜又美丽,这个美丽是里外兼顾的,正如人们所说的表里如一,精美适中,肉质细嫩、汁多味甜,价廉物美,宴朋送友拿得出手。也难怪从初识库尔勒香梨到现在,遍尝南北方水果,近四十年的时光了,我对它还是情有独钟,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瓜,库车的白杏人人夸。”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就向往有机会一一品尝上。初识库尔香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团场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团场交通不便,流入流出人员极少,信息相对封闭,我们小孩子更是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记得有一年秋季,当满载香梨的解放牌汽车停在团部老商店门前时,引来无数大人小孩围观。粗糙包装下的库尔勒香梨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大多数人围着箱子转来转去,很少有人掏钱购买。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是五毛钱一公斤,因为很多职工家庭收入不高,且团场种植的大面积苹果、香梨、葡萄、毛桃、瓜果都上市了,团场人对从500公里外运来的香梨,说实在的,没有太大的兴趣,就像自家有的菜,谁还会希罕邻居家的菜一样。
  当时父亲在矿山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个在团场。那时团场已搞承包,包大田的母亲晚饭时对我们说,明天要买几只香梨让我们尝尝,虽然团场也有香梨,我们还是欢呼雀跃,我们充满好奇,很想尝尝外来的。也许是大田里的活多太忙碌,第二天母亲下班更晚了,天已黑透,瘦小的母亲才扛着砍土曼到家,看到母亲空手回来,我们一个个十分不高兴,母亲忙对我们说“今天实在太忙了,没抽出时间,小青,给你两块钱,你明天放学后,去买吧,一定记着挑大头不大不小的,好看的买,分给弟弟妹妹吃。”听后我们又来了精神,盼望明天早点到来。然而,第二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大弟弟快快地向团部商店赶,远远不见了那辆卖香梨和车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团场人看的多买得少,半中午车辆就走了。我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第一次品尝库尔勒香梨的事,就这样失之交臂,母亲也很懊悔。
  那年冬天,我不慎患上感冒,起初没当回事,后来发高烧说胡话,嘴上烧起了水泡,母亲担心我烧成肺炎,几天后,托人从库尔勒带回一小箱香梨,在病床上,我第一次吃到清凉甘甜的香梨时,我断定这是世人最好吃的水果,一连吃了两个还不过瘾,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把第三个香梨握在手中玩个不停。当时12岁的我就对库尔勒香梨偏爱有加,对团场种植香梨少了份热情,嫌它个大、皮厚、肉质粗,但仍然爱吃。
  后来参加工作了,有机会走出团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结识了许多疆内疆外的朋友,也品尝过不少内地水果、进口水果,多年来,对库尔勒香梨仍有一种牵挂难以割舍的情怀,每年冬春要吃上两三件,这种情思萦绕了我许多年,我常想,是库尔香梨自身的魅力?是难忘儿时的记忆?还是……终不解其中奥妙。
  近日,远在内地工作的小姐妹打来电话,聊起近期和家人回疆旅游,突然问起库尔香梨成熟吗?看来,她对新疆的美好记忆,也停留在了驰名中外的库尔香梨上。这句话勾起我对库尔香梨的那份情思,也像忽然有了答案似的,静思细想,归结起来,我对库尔香梨的牵挂,是缘于巴州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是对巴州人文地理、历史、经济的崇尚,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一语点醒梦中人。抚茶静思,莞乐一笑。多年萦绕心中不能释怀的,竟在不言中。
  时至今日,库尔香梨,仍是我少女时代,绚丽美好的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