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当审丑不再是一门艺术
【作者】:芦永军  【发布时间】:2016-05-04

 

近日去北京参观了“798”创意产业园。这个曾盛极一时的艺术骇客已不复当年睥睨一切的戾气,变得平静、平常了许多。大部分展览展示开始回归于正常、传统和主流,很多店铺在做一般的商业性经营,游人也比较少,街面颇显冷清。当年那些曾粗暴夺走人们视线的另类雕塑不再引发大家的好奇,仿佛失去人们兴趣的怪物被遗弃在那里,可怜而自卑。一切征象似乎都在表示,“798”已走向了衰落。
我以为,这不仅是“798”的谢幕,更代表一种社会思潮的终结。当年的“798”,你可以看到任何出格、异类、怪诞、疯狂的表现形式,譬如扭曲的造型、杂乱的堆积、残缺的肢体、夸张的涂鸦,对经典恶作剧似的篡改、丑化,犹如一场反叛一切传统的宣泄表演,呈现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反应。可以说,“798”所呈现的最大艺术特征就是与传统或正统作对。你传统文化表现的是真善美,我就要展示假恶丑;你要理性、合规,我就要非理性、打破常规;你要张扬崇高博爱,我就要暴露丑陋仇恨……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审美,而“798”的主要文化特征是审丑。
当然,作为艺术,审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审美,是通过对丑的否定而实现对美的肯定,外在丑、形式丑蕴涵着内在美、理性美。就像喜剧中的小丑,他通过滑稽的表演显现的是其聪明和良善。
在审丑艺术中,垃圾是可以变为审美对象的,但也仅仅限定在艺术范畴。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垃圾一样的品行当成美德展示出来,并且有滋有味地品尝欣赏,譬如在电视征婚节目中毫无羞耻宣称“宁肯坐着宝马哭、也不坐着马车笑”的时髦女郎,被人相救却倒打一耙的无辜老人,毫无感恩之情的天才少年,坚决反腐的落马官员,无所忌惮破坏生态、古迹的政绩高官……他们毫无例外地是这个转型时代的异象奇葩,不仅丑,有些还很恶。但即使如此,他们却在一定时期、一定场合、一定人群中获得了相当的理解和接受,某些无良媒体还在那里危言耸听、摇旗呐喊,真善美成了被嘲讽质疑的代名词,而假恶丑却大行其道、招摇过市。怪事乱象屡屡突破底线,网络大V 偏偏妖言惑众。一时间弄得大众无所适从、真假难辨。这必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混乱,丑恶的东西一旦放开了口子,就会像洪水猛兽一发而不可收,如果再有一股势力推波助澜,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物欲横流、是非不分、廉耻尽失。长此以往,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文明价值体系岌岌可危矣。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社会需要秩序,公众呼唤理性,艺术也要回归。“新常态”,说的就是“正常状态”。公共意识不能老在焦灼、浮躁、无底线的状态中游荡。那些庸俗浅薄的相亲节目、不劳而获走捷径的“成功宝典”、滥用公共资源谋名谋利的明星秀、亲子秀,都在光鲜的背后隐藏着不良的审美取向,自是应当有所限制和收敛。“798”的衰落,虽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走低,恰也说明公众意识回归于理性。因为在新常态下,真正真善美的东西都要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