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之 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何等妖娆的风姿,何等亮丽的颜色。阳春三月,石河子的桃花开了。
当残雪褪尽,大地回春,小草尚未完全苏醒,叶芽还在睡意惺忪,斑驳陆离的田野最先闪亮登场的就是这百媚千娇、粉妆玉琢的桃花。你看那,粉如云,红似霞,一簇簇,一丛丛,一夜之间,挂满枝桠,像是为春天展娇容,又似给大地绘制首日封。美得让你身不由己,媚得让你情不自禁。
说起来耐人回味。石河子本是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一片蛮荒之地,听听这些地名:下野地、莫索湾、乌兰乌苏……你就知道它是怎样的苍凉和贫瘠。但即便如此,仍有人第一眼看到它就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并且为它做了一个伟大而浪漫的梦。从此后,一代又一代人为它耕耘,为它搏命,为它打扮,为它圆梦。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历经半个多世纪,本来了无诗意的戈壁荒滩,现在呈现给人们的却是一个“城在绿云中、人住花丛里”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这个梦跟桃有关。
下野地133团团部所在地叫“桃花镇”。其实133团并不种桃。这名称的来历跟一个人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兵团司令员的陶峙岳将军曾来下野地指导牧草田轮作试点。后来建镇的时候,为纪念将军与这里的情缘,谐音其姓取名“桃花镇”,希望这里如桃花一样美丽。
现今石河子最大的桃园当数143团。该团所在地乌兰乌苏,蒙语“长芦苇的地方”。可人们偏偏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园镇”,并且大面积种植有“人间仙果”之称的桃中极品——蟠桃。这里曾发生过一件奇事。1991年,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拓者、新疆兵团事业的创建者、时任国家副主席、年逾80高龄的王震将军来石河子视察,在桃园接见垦区干部群众。他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蟠桃树下,与在场的职工群众相谈甚欢。从此这棵树结出的果不仅口感好,而且个儿大、产量高,堪称“蟠桃王”。1993年王震去世,没想到这棵将军树显出了灵性,一反常态,叶疏花萎,竟连续三年没结果。
兵团军垦人的梦,源自于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和执着追求。当年,他们用“戈壁滩上盖花园”“边疆处处赛江南”的动人歌声表达了这个梦;今天,梦已经变成了有目共睹的实物真景。可亲可敬的军垦人,他们有改天换地的钢铁意志,也有侠骨丹心绕指柔的护花深情,更有让美梦成真的实干精神。
如果树是这个城市的风骨,那么花就是这座城市面容,而最先盛开的桃花一定是这座城市充满灵性的脉脉眼神。
又是一年春三月,石河子的桃花就要开了。有梦的人,去寻梦,去寻一个“戈壁滩上盖花园”的石河子梦,去寻一个“桃花源里可耕田”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