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又见杨絮飞
【作者】:杨守德  【发布时间】:2016-05-23

 

林微因的一篇人间四月天,把人们的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个季节。四月的天,在一年中是最美的时间,草长莺飞,处处都勃勃着生机,爱煞世人。
  现在,触动人的不仅是春暖花开,还有那漫天飞舞着的柳絮、杨絮。人们还没来得及尽情享用冬去春来户外的畅游,天空中就充斥着团团的柳絮和杨絮,飞进眼里、吸进鼻里、冲进嘴里,让你避而不见。眼、不敢睁,鼻、不敢翕,嘴、不敢张,否则那任性的小东西就倏地闯进你敞开的器官里,让你说爱她还真的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春天的来临,对柳树的喜欢是那柔韧的枝条,口里唱诵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手持柳条轻轻地一扭,把皮慢慢抽出,放进嘴里就能发出各种声音;还有就是“寒食节”用柳条编织成圈套在头上,寓意是死了不会变成狗,谁也不想自己死后成狗,都很虔诚地戴在头上,好似阵地上的前线哨兵,乐得满街乱跑。长大后,看见”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句子,我想大人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柳树一样的茁壮成长吧。我说的这种柳树不是垂柳,垂柳婆娑飘拂的长长枝条上挂着待飞的柳絮,我不喜欢。
  对杨树的喜爱不仅是翠绿的色彩,还有树上挂满的那些”毛毛虫“,我们这里的人俗称"杨巴狗子",有小指那样大,密密地挤满米儿。爬到树上满满地摘下一篮子,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用热水一焯,能做出不同味道的饭菜,让孩子们的那个在漫长冬季里尝不到其他味道的胃,撑得涨涨的,兴高采烈地打着饱嗝和小伙伴在野外的田地里尽情地嬉闹。
  现在,举目的视野里,再难到找那种杨树,到处是挂着一朵朵、一簇簇储存着杨絮的白杨。我曾经有意问过,才知道这是速成杨,长得快,收益也快,很受人喜欢。人们就把过去那种生长慢的杨树刨掉,用新品种替代,就有了现在空中弥漫杨絮的现象。科技的发达,让人获益匪浅,速成鸡、鸭,不超过四十天,就进了人的胃,胖了身体,伤了健康。我杞人忧天害怕也像那些进口的速成吃食一样,把自己的小命加速完结,就拒绝这些东西,让自己活得长一点。
  窗外的风景,尽让柳絮、杨絮抢足了镜头,飘飘摇摇附着在你能看见的所有的载体上。我不敢出门,非要出去,帽子、口罩不得不全副武装,不敢有一丝裸露,像是到了“毒战区”一样的诚惶诚恐。就是居住的家,也不敢有一丝缝隙。否则,不到半天你就会看见窗台上、桌子上、地面上都是丝丝缕缕的杨絮,不知怎样地侵入进来,我一度把窗缝用透明胶封上,丈夫戏称我草木皆兵。隔窗外望,地面上层层一片好似”兆丰年的瑞雪“。一团团,一堆堆,疑是冬雪又回的杨絮,多雪的随风轻浮,少雪的晶莹剔透。
  清晨,实在经受不住户外的阳光灿烂,和丈夫沿着一条小河散步。岸边长长的一排垂柳,刚刚栽上不久,嫩嫩的柳条在微风中轻抚着过往的行人,我着实担心,明年柳絮飞的时候,我还能不能再来。我说如果这一行换成柿子树,或者槐树,不是更好吗?营造风景的同时还能授益于人。北京不是一夜之间把两边的观赏树都换成国槐了吗,我问丈夫是不是结槐花的哪种,他不作答。但愿是吧,花开的时候一定会吸引好多的蜜蜂,我想。
  实际上,有很多的树适合种植观赏,构树,结满红红的小球,摘了吃,味道可比桑葚;莲子豆树,紫紫的小花堪比紫薇,不是很好的独特风景之美吗。
  远处飘来刺鼻的化工厂的味,我和丈夫赶紧往回走,柳树,杨树也吸收了太阳的热量,从各自的仓库里源源不断地飘送出他们带丝的子孙,肆意逞强,有谁阻路,就不客气地沾着上,在屋顶上,树杈上,墙角里,一团团,一片片,一堆堆,人要是走路弄出动静,他还能钻进人的衣服里……
  这样的四月天,人还是比较适合蜗居在屋里好,只是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让人着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