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土路
故乡的土路出生在渭河临潼新丰段一个叫皂安村的小村庄,衣胞子埋在村东陇海铁路旁的大榆树底下。上五多户据县志记载,皂安村很古老,唐代以前就存在,西城门楼的砖墙门楣上雕刻有“西望长安”四个醒目的大字。传说西汉王莽篡位,一定要把刘秀除掉,刘秀骑上白龙马跑到戏河东岸,把马鞍子丢了,来到这个村寻找马鞍子,因此叫找鞍。皂安和找鞍是谐音,留传至今。全村人各户都姓张,没有一个杂姓。从这城门前的土路上匆匆地行来走去,为自家的生活奔忙着。
这是一条迷人的农村自然风光,那是大城市人所看不到的。芬芳黄土香,土路醉我心。这土路是我心中一幅长长而绚丽的画卷。它在我心中的存盘,凝固于心,梦寐萦怀。路旁美丽的风神迷。
夏天,土路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麦浪滚滚闪金光,乡亲挥镰収割忙。小伙子赶车声不断,老妪送饭到路旁。那长声吆喝:“哎——,吃饭了——!”这浑厚纯朴的乡音在空中荡漾。此情此景连麦田旁的土路知道:人最辛苦。的大嫂大娘多彩。
冬天,你以为路旁是光秃秃的吗?不是。两旁是绿油油的麦苗。像一块超大的绿毯铺展在故乡大地上。这是省城人在城市中所看不到的。
然而,我对故乡土路的认识是有一段距离。
我这种“厌烦”土路的思想被张广德大爷知道了。他那饱经沧桑脸颊,对着我乐呵呵地说:咱村里路土人心不土。解放以前到现在,村里人都向往着国家,向往着人民。你知道吗?1938年,河南省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咱们村的张维谦,又名张益生,在杨虎城部队中,即中央新编陆军第十四师二旅六团当团附,历史上有名的“二虎守长安”他参与到底;1949年,咱们村……
张大爷去世多年了。我也居住在县城多年了。每当想起张大爷语重心长的朴素哲学般的这一番话,我就时时想起了我在故乡生活的这条土路。使我想起我童年拉着咩咩叫的小羊羔走在村前大路上的情景;那年雨天,父亲那汗涔涔的手背着一捆柴吭哧吭哧回家的情景;那年冬天,我在雨金中学上学,母亲瘦削的身材却冒着鹅毛大雪为我送棉衣的情景;我也想起小牛哥骑着大红马,从村前出发光荣参军的情景。……故乡的土路啊,在我心灵中漾起一圈又一圈思念的涟漪。我百感交集,它为我的肉身和精神的坚守,增加了一分笃定。尽管这里可能是个贫困凋敝缺乏诗意的僻壤,我还是永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