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故乡
久居外地,回到故乡后自然想找点记忆中的东西,于是,马年正月初一的下午,与妻一起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县城街道。
说熟悉,是由于自小生长在这块并不富饶的土地,虽然不是经常见面,也算得上一个老朋友、老熟人;说陌生,一是离家二十余载,回来的次数并不多,就是回来,也不能走遍记忆中的那些胡同和街巷,更重要的是,这些年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县城的楼层越来越高,小院越来越少,随之,那种旧友的感觉也渐渐地淡化,以至于现在几乎找不到任何故乡的影子。
仅存一堆砖瓦的古城墙;井沿的石头上印着的脚印,井口上绳子勒出的深沟;供奉着祖先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崇拜偶像孔子老先生的文庙……你们都在何处?
踏着飘满混合着上千年气味的尘土,没有目标地找寻在处处是工地,处处是楼层的街道之间。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坚持,终于,在一片拆成了残垣断壁的建筑中间看到了那沧桑的四合院。
四面的围墙灰头土脸地护着其中的建筑。门口的大锁头上,灰土已经将其本色很好地覆盖,连锁孔里也满是尘土。那株据说是源自唐代的柏抱桑,虽然顽强地挺立,但让我有一种落泪之感觉。
曾几何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粟。是我们祖先中有志向、有追求的子弟们的最高追求。作为凡夫俗子,我不敢去评论这句话究竟正确与否。但从另一方面讲:追求知识,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这样的理想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诚然,享受繁华的都市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再看看眼前,我们的家园虽然还在,但是,我们的记忆却正在一步步消失。
其实,故乡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在外的游子,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富贵荣华,而只是一段存在童年的记忆。无法想像,当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熟悉,当我们的回忆只能在梦里重现,我们的思念将如何存放?我们的故乡将魂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