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杨
老杨不是个好人,不过这不怪老杨,怪导演。
当然,有时候老杨也当上那么一两回好人。比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只是样板戏已由红变得不红了,由好变得不好了。这样说来,老杨还是没当过什么好人。
这是老杨自个说的。
老杨是个某话剧团的一个演员,这些年没戏可演,在家闲着。
闲人老杨几乎天天都来我所在的图书馆里呆着。一些人以为他是本馆的一个馆员或新雇请的临时工,其实他来这里只是一种习惯,就象每逢春天的时候我习惯于打喷嚏那样,老杨习惯于坐在这些书堆里,他感到心里舒坦。这里除了一些与疾病有关的书籍之外没别的,老杨对这些书不感兴趣,他只是想来。他坐在阅览桌前打打嗑睡便会感到幸福。
老杨爱笑也爱说话。当然,老杨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老杨说:“人活到三十我看就够本了,挺划的来,好多人没到这个年岁就完了,我妈说我舅就没到这个岁数,二十岁死的,本来死不掉,可他运气不好。那早啦,那是马仲英包围迪化的时候,他给盛世才当兵,在城楼上放哨。很多人把头伸出去都没事,唯独他伸出头还没看清城外咋回事,一颗子弹就把他的脑袋打碎了。我妈说活到我这个年纪不容易,够本了,该享享福了。我想也是,我妈说得对。再说我这个人孝顺,得按我妈说的做。”
老杨接着笑了一声,用手抹了抹嘴,象刚吃饱饭那样。老杨就是这么笑。
“老杨,我看你也是个怪人。”我说。
“怪吗?不怪。我给你讲个怪人,原先就住在我家隔壁,是个‘罗锅’。我不知道他叫啥?”
只是大家都叫他张二爷。怪就怪在他这个‘罗锅’上。听人说,他年轻的时候背一点都不驼。后来,他给一个面坊老板当帐房,背开始有点驼了,再后来解放了,而他的背就更驼了。张二爷这人见人就是一幅点头哈腰的样子,你说背能不驼吗?我想人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养成自己都不知道的习惯,人就这个球样子。我看你以后别太谦虚了。不好。
“老杨,这跟谦虚没关系吧?”我说。
“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可张二爷确实变成罗锅了,开始谁都没觉出来,到后来他背驼的都不能躺下睡觉,别人才知道。他就这么坐着睡了好多年。坐着睡觉太没意思了,首先他不能打呼噜,你说是不是?”
“我咋知道?”我说。
“有一天,他忽然对儿子说要躺下睡,这可把人给吓傻了,谁对他坐着睡都习惯了。他说他想试试,没想到他真的躺下了,而且躺平了,腰也直了。可惜没几天他就死了。唉,我想呀,他的背以前根本就没驼,'罗锅'是他想出来整自己的办法。有些人还就这样,活着就是为了找罪受。”
“我说老杨,他背真的直了?”
“直了。”老杨又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抹了抹脸。我觉得老杨这人不严肃也不认真。张二爷一辈子不容易,让他这么几句就给打发了。老杨其实就是这货,在你跟前的时候,你想不起来他,他不在的时候,你可能想他。今天老杨没来,不知道正在哪儿享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