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麦收的五月
【作者】:李宗健  【发布时间】:2016-06-12

 

绿遍山原麦满川,镰刀声里庆丰年。五月,是家乡麦收的时节。勤劳朴实的农民开始走向自家的麦地,挥舞着镰刀准备大干一场了!往日绿莹莹的一片,如今变成满目金黄。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笑容,在骄阳中闪烁着喜悦。被这份收获包围着人们啊,期盼着,欢欣着,没有人敢丝毫怠慢这洒下一年的汗水才盼来的收成。
当布谷鸟欢快的叫声回荡在五月的上空,如火骄阳炙烤着大地,连片的麦田在阳光下把世界染成了金色的海洋,滚滚的麦浪在夏日的暖风中摇曳。五月的空气已被夹杂着各种野花香味的清甜麦香填满,溢遍乡野。“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布谷鸟每年麦黄时节都会准时飞到家乡来。小时的我一直难解布谷鸟的藏身之处,它是如何知晓麦子熟了呢?后来,父亲告诉我,其实布谷鸟一年四季都在忙活,它从南方飞过来,一路都在提醒人们抓紧收获。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前后,学校就会放“麦假”,让老师和同学们赶回家抢收抢种。
  麦场在房子东边的空地里,父亲会提前几天碾压。全家老小挑水的挑水,端盆的端盆,把一块地用水泼湿,再用石磙碾压,反复几次,一直把地面碾压得结结实实,在阳光下泛出耀眼的光亮才作罢。
  查看麦子成熟度是父亲的必修课。掐几把鲜穗,在掌心揉揉,麦粒放在嘴里嚼嚼,“熟透了,差不多了,”父亲总是面带笑容地一边说着,一边仰望白云浮起的苍穹:“应该不会下雨,老天爷保佑着”。傍晚时分,父亲边抽烟边不停打磨镰刀,吐一口烟气,再用左手大拇指刮下锋利的刀刃,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
  第二天早晨,夜色的余晕还未散尽,全家老小就头顶草帽,手拿镰刀来到麦田。瞧!用左手向外一搂,镰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麦秸的根部使劲往后一拉,刀光闪处,“嚓”的一声清脆的响,一大抱麦子已整齐地倒下。割累了,就直起酸痛的腰,使劲捶上几下。放眼望去,麦子像毛驴儿似的在南风里打滚,一波波,一浪浪地涌向大地中央。麦管割断的声音,仿佛众多低音簧管的合鸣,割得快了,这合奏配上麦芒相触的沙沙声,宛如低沉浑厚的战鼓声。麦收时节,天气善变,刚才还骄阳似火,霎时便阴云密布,或会雷雨交加,有时夹裹冰雹。此时,大人们忙着收麦粒、垛麦秸,小孩子则四处捡起冰雹放在嘴里,又在大人的呵斥中藏在麦垛下、屋檐下,或迎着狂风暴雨飞奔回家,沿路洒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和嬉闹声。天气很会捉弄人,往往当人们刚刚把麦子收好,自己也瞬间变成落汤鸡时,太阳立马绽开可爱的笑颜,让人哭笑不得。
  几天后,金黄的原野在忙碌中陡然变得空旷起来。割完捆扎后的小麦用架子车装成小山运到麦场摊开暴晒。隔一段时间翻晒一次,再隔一段时间,再翻晒。中午,毒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穗也晒焦了,麦粒个个瞪圆了小眼睛,好像急着挣脱麦壳滚出来。
  扬场是父亲的拿手戏。他试完风向,确定适合的位置,就用木锨连续铲起麦粒扬在空中。麦粒在夕阳下,像是道道美丽的彩虹,麦糠随着悠悠的暖风多情的追随着蓝天上的白云飞舞。“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爽朗的笑声在麦田里飘荡着,孩子们不成曲调的歌谣在黄昏间悠扬地回荡着,回荡着……
  傍晚时分,我自告奋勇独自留下看场。躺在一张小凉席上,沐浴着五月的清凉,仿佛陶醉在岁月的摇篮里,朦胧中倾听顽皮的夏虫拨响诱惑的琴弦,呢喃歌唱;仰望星空,宝石般的繁星缀满了青石板似的澈夜,这每一颗眨眼的广明,在我的心中都是那般剔透晶莹……
  现在的五月,从收割、运输、轧麦、扬麦,都由一站式的联合收割机代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几天时间,颗粒归仓。回想曾经的岁月,土地固然薄脊,麦收固然辛劳,但那流火的感觉总难以忘怀,历久弥新,牵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