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印象 > 正文
水精灵的生命之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6

 

  胡杨倒下的枝干上,又重生出茂盛的枝叶。

 古尔图,蒙古语意为桥。可是古尔图出名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桥,而是因为这里的水。古尔图南山覆盖着260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构成了巨大的“固体水库”,也因此,有两条丰沛的河流———莫托河和古尔图河流经古尔图。

一池碧水蒙古王爷的避暑胜地
向导王双剑介绍起自己的家乡来,充满了激情。他说,古尔图3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风景。这里还曾是蒙古王爷玛尼王的避暑胜地。
在古尔图南部,千万年的雪水积成了一个“小天池”,水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形状如盆,水清如镜,松树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这里是玛尼王的洗浴池。历史上的几代蒙古王爷每到盛夏,都到此地避暑,为了居住方便,他们盖起了简易的蒙王府,现今遗址尚存。
距离古尔图镇30公里处的阿勒腾阔布(哈萨克语“金桥”),那里的古河床山坡地带还遍布着古代游牧部落的岩画。和四棵树岩画一样,这些岩画也分布在古河床上,范围约1.5平方公里,岩画中有北山羊、盘羊、狍子、狼等动物,构图精细而古朴传神,形象逼真,有上百幅。
有岩画自然少不了草原石人。草原石人位于古尔图镇东南40公里处的莫托萨拉沟东南岸,石人由青灰色岗岩打制而成,形状不规整,石人头部有一裂痕,背南面北,高约1.95米。都是男性石人。考古学家在石雕人像身后发现了数十座石堆墓,其中最大的高3米,直径约15米,根据新疆文化考古专家初步研究的资料分析,沿天山北坡一带发现的石雕人像及石堆墓,可能是古代塞人或突厥人的文化遗存,现在古尔图的石雕人像己被列为乌苏市重点保护文物。
“古尔图是新疆四大牧场之一,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世界最大的白梭梭林,几十万亩千年胡杨,还有丰富的沙漠植被以及天然大草原。”王双剑以一种骄傲的语气如此总结道。  
千湖清澈克孜加尔湖美在秋天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克孜加尔湖,也被称为天鹅湖。克孜加尔湖与新疆众多的湖泊不同———它不是我们传统概念上的那种湖,它是由许多个纵横交错,互通有无的小湖泊组成。这些小湖泊有的宽约百米,有的仅宽数米,或许叫它千岛湖更合适些。也正是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的小岛,这里也成了鸟类栖息的天堂。
夏季的克孜加尔湖芦苇早已连成了深绿色的海洋,鲫鱼、鲤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茂密的芦苇随着微风摆动,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块块翠绿色的翡翠。据说克孜加尔湖最美的还是秋天,湖周围有金色的胡杨,浓绿的芦苇,火红的红柳,这些景物一起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更像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站在游艇上,王双剑指着湖水说,克孜加尔湖其实是个水库,建成有十几年了。当时,人们堵截住地下涌出的泉水,泉水又自然汇集成湖水,以前这里是山谷和溪流,山谷中还有许多高大的胡杨,现在你仔细看水中,还能看到水底的胡杨。正是因为这些水底胡杨,使这里不能撒网捕鱼。这里的野鱼通常能长得很大,曾经有人钓到过20多公斤重的鲤鱼。
神性胡杨原始森林的精彩华美
胡杨林是我们在古尔图的最后一站,虽然这里离出产柳花茶的地方不远。可是如果没有向导,你还是会迷路的。这片森林叫做艾木台原始森林,位于古尔图镇东北10公里处,占地面积约为80万亩,生长着古老的胡杨林、梭梭林以及红柳,它们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对于古尔图的胡杨,王双剑自信地说:“新疆最古老、最大的胡杨林就在古尔图。更有意思的是,胡杨和三这个数字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个三千年的传说,它还被称作三叶树,同一棵胡杨树的叶子有三种:柳叶形、杨叶形和枫叶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叶子集于一树。古尔图最大的一棵胡杨更是奇特,是三株一体的。”
车停了,那棵三位一体的胡杨树矗立在我们眼前,树高约二十米,胡杨根扭曲虬结占了近一亩的土地。三株树朝三个方向生长着,其中一株已经枯死,见证着胡杨三千年的传奇。仔细一看,胡杨的叶子真是分为三种:下面是柳叶形的、中间是杨树叶的样子,最上面由于太高看不真切,但是和下面的两种叶子不太一样。“树下的那圈彩色布条,是哈萨克族牧民对有灵气的自然之物表达崇敬的一种方式。”王双剑告诉我们,其实这里的住户都将这棵胡杨当做神灵一样来崇拜。
一路前行,一路观察着,发现这里除了大胡杨外,还有不少枯死的胡杨,枯死的胡杨上又长出了新生的小胡杨,还有的胡杨已经朽为一堆尘土,这里简直是一个胡杨的博物馆。“胡杨到了秋天就是一幅幅精彩华美的油画!”随行的铁路局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耀武兴奋地告诉我:“木垒虽然也有这么大胡杨,但是只集中在一片几十亩地的地方,不像这里大胡杨到处都是,望不到边。到了十月我还会再来古尔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