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像仙境一样美
假如你看过《天堂影院》,一定会爱上戏中美丽淳朴的意大利海边小镇。这“小镇”,主要场景是由西西里岛上的巴勒莫(Palermo)和一个叫切法鲁(Cefalu)的小镇拼凑而成。巴勒莫是个南意大利的旅游城市,它跟意大利南部城市拿坡里大抢游客生意,火得很。
《天堂影院》描写西西里岛上某个小镇,有个对电影极度痴迷的小孩,在自己镇上唯一的小电影院跟放片老师傅学放片,并建立起一段忘年之交。电影温馨,充满人间真情,西西里岛的坦率民风,更使这部电影生色不少。
罗马有直达班机和火车到巴勒莫,一般车票都会包括渡轮费。巴勒莫不只因《天堂影院》出名,从60年代卖座战争片《六壮士》里伞兵登陆诺曼底的激战场面开始,巴勒莫仿佛就是个大众露天片场,《教父3》也有不少外景取自这里。虽然它仍伤痕累累,交通奇塞,因为长年贫困而多扒手,但只要走在Via Vittorio Emanuele 大路与Via Maqueda大路的交界处,细细观察这里好几个16及17世纪设计风格的广场和好几座巴洛克式教堂,你就会想起很多电影场面。
巴勒莫虽穷但充满活力。3000年前它由北非的腓基尼人所创建,后来的阿拉伯、拜占庭、诺曼底王朝与西班牙统治者都统治过这里。用“六国贩骆驼”来形容最贴切不过,穷街陋巷里隐约透露着过去金光闪烁的镶坎画风情,它甚至还有个阿拉伯式的老波斯市场。只要你开口要半日游,就会有人提供服务,景点包括雷鲁杰罗大厅(Sala di Re Rugger)、诺曼底大教堂(Cappella Palatina)、诺曼底王宫(Palazzi dei Normanni,这是主要场景),维多利亚广场等等。
巴勒莫有很慢很慢的火车到海边小镇切法鲁,但最好有熟人结伴,语言上会方便点。这小镇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但镶坎画都有点剥落了,村镇中心也就是电影里的广场,其实这里的大教堂还挺有气势,可惜没在电影出现。鱼产很好,可以天天吃鱼,而且只要一去到海边,就会发现,原来导演更喜欢用这里的海滨来拍他的另部电影《玛莲娜》。
第二天是让阿曼推醒的。我朦松着眼睛看看门缝,门外还是墨墨的黑。“快起来去拍日出”,阿曼已经急不可待了。我翻了个身,嘴中喃喃地道:“求你了,你拍回来我看吧。”阿曼最看不得我赖皮的样子,于是转过去求马可,谁知道马可和我一样,死活不起来,他只好悻悻地和司机一起出门了。
真正醒来的时候已经一室阳光了。我睁开眼,看到马可搭着小毛巾走进来,我心下有点惭愧,赶快也起来了,看看表也不过八点。
走出门外,是大片的草地,再远一些,就是密密的森林了,阳光温柔地洒在草地上,简单的小木桌摆在那里,几条原木充当凳子,我和马可坐了上去。店家拿出热腾腾的豆浆,呷一口,真是人间美味!鸟的叫声清脆撩人,露珠在阳光下可怜地颤抖着,一转眼就不见了。
“马可,我小时候看过的童话里的仙境,也不过如此了。”
“是啊,我们到那边树林里看看会不会见到白雪吧,”马可也是个妙人!
这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受到什么是森林,阳光透过树隙,无怨无悔地照下来,我和马可踩着很厚的树叶,慢慢地向前走。
“马可,你干嘛跑到这里来?”
“在纽约已经不能呼吸了。”
他做了个夸张的动作,我不再做声了,不能呼吸,太对了,不要再想了,回到那个不能呼吸的地方再想念这里吧。
穿过一片林子,见到一条湍急的溪流,溪流上是木搭的桥,也许是早晚温差太大,这里的水面总是雾气腾腾的,是仙气吧,我想。
远远的,阿曼扛着他的相机回来了,很远就大叫:“早上的喀纳斯湖美丽得想仙境!你们这些笨蛋!”
我和马可不禁相视而笑。阿曼和我们是不同的,每个人出了旅行的目的都不同吧,他是很有计划的,一定要看些什么东西,拍些什么东西,我和马可却随缘得多,能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睡一个无梦的觉就高兴了。不知道哪种好一些,只好问自己的心了。
“阿曼,明天我一定跟你去。”我很认真地对他说。
他笑了,“你这夜鬼,明天再说吧。”
太阳渐渐正了,我们三人蹲在小溪旁,用冰冷彻骨的水洗把脸,太阳暖曛曛地照下来。我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马可说起他那已分手的女友,我们坏坏地笑。远处,几个喀纳斯小孩向我们招手,阳光下,他们的脸真像名画里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