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节 气,24 种 运 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天来了,在一年里如何根据时令节气,寻找适合的运动来锻炼身体,达到远离疾病养生的效果呢?健身教练制定的节气养生运动法,或许对大家有指导与帮助。
立春——散步 春练应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帮助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雨水——健身球 雨水时节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极易变化,因此可采取室内活动的方式进行锻炼。健身球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惊蛰——内养功 两手放在肚脐上,同时以肚脐为中心揉转,先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缓缓画圈,左转30圈。再由外向内,由大到小画圈,右转30圈。然后,可以随意活动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春分——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有利于放松筋骨、活动肌肉,对提高反应能力也大有益处。
清明——踏青 郊野的空气新鲜,包含了人们称之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负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从而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谷雨——荡秋千 荡秋千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经常荡秋千者,很少发生晕车、晕船的毛病。
立夏——头颈操 夏季可练习头颈操来缓解疲劳:1、头向左扭,再向右扭。2、头先由左向右转圈,再由右向左转。3、头向左扭,再向右扭,,再后仰。4、头尽量向上伸,再尽量向下缩。5、嘴尽量张大,搓热手干洗脸数次。以上每个动作之间都停顿一下,反复做四八拍。
小满——八段锦 很多人在小满前后会感觉到气温的升高,产生心烦、不思饮食等“苦夏”的症状。而练八段锦能使心情平静。
芒种——心区按摩 按摩心区,可直接作用于心脏,能疏通心血运行,预防心血瘀阻而引起的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病的发生。
夏至——扇扇子 悠闲地摇扇不仅可以促进手指、手腕、肘关节的灵活性,锻炼双肢的肌肉力量,更可有效地刺激大脑两半球,增加其血流量和脑血管的柔韧性,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小暑——“呵”字功 练习时,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微开,平视前方。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大暑——游泳 经常游泳的人,心脏能得到锻炼,心肌发达,收缩能力强。同时呼吸肌亦强壮有力,肺活量大。
立秋——太极拳 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疾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处暑——慢跑 秋季是由“盛长”转为“闭藏”的收敛过程,慢跑节奏和缓,而且运动量适中,是处暑时节理想的运动项目。
白露——打羽毛球 白露后,可选择羽毛球运动,以出微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青少年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老年人和体弱者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秋分——登山 登山是最适合秋天的健身运动了,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寒露——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初练冷水浴的时间以秋季为最好。水由微温逐渐降低至自来水温,洗浴时,多次用湿毛巾从上肢开始,轻轻顺沿肩、背、胸、腹和腿部擦洗。
霜降——倒着行走 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可用双手分按腰部两侧,向后倒走。对于较熟练的人,向后倒走,配合摆臂甩手。对于训练有素者,还可以屈肘握拳,进行快速倒行或倒跑。
立冬——长跑 长跑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冬季健身运动。长跑每周至少要进行三次,每次时间在30-40分钟。要注意,过饱和餐后不可立即长跑。
小雪——滑冰 滑冰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同时还可增强人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力量,十分适合开车族。
小雪——滑冰 滑冰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同时还可增强人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力量,十分适合开车族。
大雪——冬泳 冬泳之前,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认真体检,有严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人不宜冬泳。冬泳前要认真进行足够的热身准备活动,并喝一杯热开水。游泳时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循序渐进。
冬至——爬楼梯 据有关资料统计,爬楼梯时消耗的热量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4倍。循着六层楼的楼梯跑上2-3趟,相当于平地跑800-1500米的运动量。
小寒——跳绳 跳绳是一项经济、简便且很有效的健身运动。连续跳绳半小时所消耗的热量,与游泳大致相同,很适宜在冬季进行。每天可跳2-3次,每次10-15分钟。
大寒——滑雪 滑雪是一项既浪漫又刺激的体育运动。大寒时节室外温度非常低,许多人因此对室外活动望而却步,但如今滑雪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